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冠軍學生風采
馮思敏
在剛剛過去的12月中,美國佛羅里達州代托納比奇,LPGA資格考試最后一關落幕,馮思敏以頭名狀元之姿,獲得全卡。在過去四年的時間里,馮思敏師從大衛利百特,勤學苦練,如今的成績不僅得她對高爾夫的執著與堅定,更離不開益于良師的得力教導。
下面這篇文章來自大衛利百特先生,其中詳盡敘述了馮思敏如何在其指導下成長為今天的冠軍。
之前介紹過很多關于A-Swing的理念,許多球手都從中受益頗多,在職業球手中,就包含了眾所周知的兩位A-Swing學習者:高寶璟 Lydia Ko—和安秉勛 Byeong-Hun An。前一位榮獲了LPGA勞力士年度球員,也是目前女子世界排名第一球手;另一位則是獲得歐巡賽年度新人的殊榮。但今天,我想與你們說一說我的另外一個學生在學習A-Swing中的經驗,她就是在剛過去的12月份LPGA資格考試中以頭名狀元之姿獲得全卡的馮思敏。在5輪的比賽中,她以低于標準桿18,領先第二名7桿的總成績領先沖冠。
在過去4年時間里,我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天才少女進行了全面徹底的A Swing訓練。她的高球成長經歷中有很多值得不同水平的球手借鑒的方法與經驗。這也正符合了A-swing的理念:A-swing不僅能幫助初學者贏在起跑線上,大大改善高差點球手的球技,更能讓職業球手及時調整揮桿,找回狀態,達到他們最理想的發揮狀態。
2011年,馮思敏剛開始跟我學球時,她的高爾夫揮桿可以說是既不完整也不連貫。經歷了一路奪冠的青少年時期,身體和思想迅速成長起來的馮思敏陷入了一段迷茫階段,并開始有一些很糟糕的揮桿壞習慣。總之,那時候的她已經偏離了成為一名頂尖球員的道路,而開始在拼命破80的泥潭中掙扎。是時候該做些什么了。
我們當時需要糾正很多地方,包括:糟糕的握桿;頂點關閉的桿面和極其偏左的球桿指向;收桿時手臂抬舉過多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破壞了揮桿中高于一切的同步性。當我們首次在錄像中分析馮思敏的揮桿時,還發現她的上桿有很多需要去掉的多余動作。
也是在那個時候,A-Swing在我腦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概念,而且我已經通過A-swing的訓練方法,讓很多不同水平的學員得到了顯著的進步。所以,在訓練馮思敏時,我已胸有成竹,篤信A-Swing定能將她領向通往成功的高球之路。
扎實穩定的揮桿始于內心一個對揮桿整體的清晰畫面和對揮桿原理的透徹理解。在我的文章中,包括采訪、教學等里面,我都不止一次的提到A-swing并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揮桿理念,強調揮桿的同步性勝于一切,要用最少的動作讓力量得到最大幅度的保存和最大效率的發揮。我也反復重申大家并不需要一招一式分毫不差地模仿書中的示范動作,而要能遵循揮桿的原則和要點,并融合到自身的動作之中,依據自身的身型、柔韌性和水平高低,訓練出適合自己的獨特揮桿動作。這種改變同樣發生在馮思敏身上。通過頑強的訓練,她將A-Swing的各個重要要素融入到揮桿之中,達到了她自己最完美的狀態。
如今看馮思敏的揮桿視頻,可以發現她流暢的節奏和控制得當的核心肌肉;上桿時,球桿良好地保持在雙手外側,手臂和球桿在幾乎同時完成了旋轉到達揮桿頂點,整個上桿動作緊湊而有效率,完美地從較陡的上桿V平面過渡到下桿較平的V平面,從而讓球桿進入擊球的絕佳角度,而身體力量也得到完全釋放。馮思敏的學習經驗讓眾多球手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學習實踐經驗,相信你也能夠通過反復的練習獲得適合自己的A-Swing!